当前位置:首页 >> 学思践悟

【我的家风家教故事】家慈子孝,其乐融融

发布时间:2017-06-18 来源: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    

随着时代的发展,大家族已渐渐演变成小家庭,没有了高贤大德的存在,也没有了家规诗文的固化,再加上功利化思想的侵袭,形成有序家风的难度平添了不少。但我又想,一般的人家,奉行的一些生活习惯,或者遵守的一些社会公德,如果能得到很好传承的话,不也是一种家风吗?那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呢?我想还是落脚到“至孝”两个字上。

我的爷爷自幼穷苦,其父早逝,与母亲相依为命。在少年时候,他去给地主家干活,地主有时给件衣裳,有时给口吃食,爷爷总舍不得,干完活第一时间拿回家给母亲。爷爷成年后参加革命,也曾东躲西藏,九死一生,在遇到危险的时候,他最放不下的还是家中的老娘。解放后,爷爷任国家干部,每当往家里捎几个桔子、一块牛肉等稀罕物时,也总先给老娘尝尝,因为物质紧缺,很少给孩子们吃,但老娘的床头水果糖却是不断的。家里那时是三间草房,其中一边有个斗大的窟窿,长年没有材料能够修缮,爷爷便让老娘住到不漏的一边,每逢下雨时,漏的这边用锅接完了,再用盆接,而自己老娘那边,床褥都不会被淋湿。

爷爷这种至孝的家风被我的父亲、姑姑们和叔叔继承了下来。我记得我小时候,爷爷每隔一天,都会早早地到镇上赶集,妈妈总是去割点肉,炒俩菜,再拿出酒盅,让爷爷边吃边喝,爷爷还常拿筷子沾酒逗着我玩,这个时候,他看着孙子笑眯眯的,总是一副很满足的样子。后来,爷爷病重,一家人特意带他去看看黄河大桥,以了他的一个心愿。在爷爷卧床的半年里,爸爸学会了打针,并用尽一切办法去找止疼的药,因为整夜的操劳,爸爸脸上长满了斑,并一直伴随他到现在。

爷爷去世时,我还小,和表兄弟们在另一个房间。半夜里,爸爸、姑姑在堂屋围着爷爷,不停地在呼喊着,声音充满了惶恐。过了一会儿,忽然传来了号啕大哭声,那一刻,我知道再也没有爷爷了。而叔叔去医院找氧气了,当他回来时,听到了全家的哭声,他也明白发生了什么,一下子绊倒在地上,再也站不起来,连滚带爬地到了爷爷身边。如今回想起来,那时爸爸才三十岁,叔叔才二十多岁,在这个还略显稚嫩的年龄,他们已没了父亲,这是让我想都不敢想的。

爷爷去世后,爸爸有时会因怀念而掉下泪来,常会反复地给我讲一个细节。一天,爸爸在帮爷爷修理剃须刀,螺丝洒了一地,而爷爷围在旁边看着,爸爸很急躁,就冲着爷爷说:“你去一边休息呗,别在这看了。”爷爷有点不高兴,但也没说什么。爸爸每讲到这里,总会涕不成声,擦干眼泪后,爸爸就会说:“我还是年轻啊,不理解老辈人的心情,他看着你,那是想多陪陪你……”从爸爸的懊悔中,我体会到一种叫作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痛苦。

我的奶奶有好多年由我的爸妈奉养,当时我当兵已满五年,家里问我是否要回来,我说想复员,其中一个小小的因素是奶奶年龄大了。奶奶的耳朵很背,我们一家人就养成了大声说话的习惯,奶奶常说的就是:“吃了某?”我总是扯着嗓子说:“吃啦。”尽管话翻来覆去就那老几句,但却感到一种撒娇的、被人关怀的快乐。奶奶的脚趾甲长了,我总是蹲在那里帮她剪,她总说:“孙子孝顺。”其实,比起我小时候她对我的照料,我又才做了多少呢?

为了能孝敬奶奶几年,四姑特意买了二楼的房子,把奶奶接去住了几年。那几年,奶奶腿脚已经不好了,但过得很是安静开心。有一回,奶奶拄着拐扙,被一个倒走健身的人撞到,四姑赶去后,奶奶却拉住四姑,“闺女,别怨人家,别讹人家,让人家走吧。”事后,四姑常回忆这事,给她的学生讲:“在孝敬老人中,我们可以学到老人身上的很多东西。不一定是什么大道理,却能让你受益终生。”四姑父对奶奶也很尽心,有次他边喝酒,边嚼兰花豆,奶奶在看着,四姑父说:“妈,你可别吃,太硬了。”说完转身去旁边拿个东西,回来后看见奶奶捂着嘴笑,就问,“咋了?”奶奶不好意思地说,“没听你的话,吃了一个,两颗牙硌得剩一颗了。”是啊,老人年纪大了,如果她的生活舒心,就会有返老还童的倾向,当小辈的,不光要吃穿上照顾,心理上也要照顾,让老人也体验体验被哄着宠着的滋味。

岁月总是催人老,多年以后,奶奶也到了临终,那是一个临近春节的冬天。一家人围在她的身边,爷爷去世时那熟悉的场景又回来了。在一片慌乱中,她的侄子顾不上哭,赶紧张罗着奶奶的后事,等忙完了,才痛快地大哭一场,哭声中能听出来,是真亲,真伤心。是啊,这就是人,奶奶十多岁孤零零从通许县逃荒到焦喇这个小村庄,熬了一辈子,熬了这一大家子人。人啊,不就图个人么?

日子比树叶还稠,一家人里,偶有磕磕碰碰,但还是平平淡淡的时候多,而这种和谐融洽的家族氛围,是多少财富也换不来的幸福吧。“至孝”是亲情、是爱的根本,是家族笑声的源泉,这就是孝心的价值,也是孝心的获得感。光阴如水啊,谁看到过水能倒流?尽孝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有限的,老人,不可能陪你到老。

家慈子孝,其乐融融,这是我家所追求的家风。这很普通,我很珍惜。(河南省杞县纪委蔡相龙)

2017-04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