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”“规矩,方圆之至也”……《孟子》七篇先后六次论及规矩,为后人留下了关于“规矩之道”的宝贵精神财富。
山东邹城孟府孟庙俯瞰
今天,走进山东邹城孟府,在这座经历了千年风雨侵蚀的古老建筑中,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孟子思想中的“规矩之道”。
孟府礼门
进入孟府亚圣门,迎面是一道古朴的大门,门上方高悬着“礼门义路”的横匾。在两扇门中,左侧的门上贴着一个大大的“礼”字,右门上又有一个醒目的“义”字。孟子认为君子要行走在“义”的大路上,出入在“礼”的大门之中,走过这道门,意味着双肩承担了“礼”和“义”,就具有了君子之风。也就是说,君子要遵守“礼”和“义”这样的道德原则。
孟府大堂
穿过“礼门义路”,迎面是孟府大堂。大堂檐下是“七篇贻矩”的题匾,这是雍正继位第三年为孟府亲书的匾额,龙边金字,熠熠生辉。“七篇”指的是《孟子》一书由《梁惠王》《公孙丑》《离娄》《万章》等七个篇章组成,在此代指孟子思想。“七篇贻矩”的意思是说,孟子的仁义思想是赠与后人做人做事的规矩。
“七篇贻矩”匾额
《孟子·离娄上》中讲:“规矩,方圆之至也;圣人,人伦之至也。”孟子认为,规矩是确定方圆的最高标准,而圣人则是做人的最高典范。
日晷
嘉量
在孟府大堂前两侧,各有一件器物,是规矩的物化象征。一件是日晷,这是我国古代早期的计时器;另一件是嘉量,是我国古代标准的度量衡。把他们立在大堂前,就是寓意要用标准的尺度和规范去衡量和约束人们的行为,让人知敬畏、知进退。
“见山石”
孟府大堂西侧,有一处曲尺形的独特建筑——“见山堂”,是当时孟氏后裔接待和宴请宾客之所。门外竖着一块玲珑的太湖石——“见山石”,其上刻有清代金石学家阮元和孔子后裔孔继涑的手书诗词。将会客之所取名“见山堂”,取意于“开门见山”之意,意为朋友之间要襟怀坦荡、坦诚相见。无疑,孟子后代也在不断地立着规矩。
孟府内景
孟子的规矩之道,不仅体现在后人在孟府的陈设摆布中,更浸润在孟子的仁义思想里。孟子的论述既显示了他高远宽广、勇于担当的大丈夫气概,又体现了他仁政爱民、敢为人先的为民情怀,成为后人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行为规范。
孟府讲儒堂
“大匠诲人必以规矩,学者亦必以规矩。”两千多年过去了,孟子的仁义思想、规矩之道,至今依然闪耀着儒家思想的智慧和光芒,带给我们无限的思索和启迪。
2016-10-25